第2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当时回答:不落因果。因为这样的邪见使令我堕入到狐狸,做了五百世的狐狸。听了《金刚经》以后,我现在那个心中的邪见破除掉了,真正大开圆解。但是为了印证,我再请问你一句话: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百丈禅师说:不昧因果。这个时候那个老翁起大欢喜,他说现在开始,我已经解脱狐狸身了,在这个山后有一只大狐狸是我的色身,请你帮我处理一下。第二天去看,果然在山的后面找到一只大狐狸。

  那么我们看他的一个现象,他本来是一个比丘,一念的邪见,一念迷,堕入到狐狸身去;后来他学习了《金刚经》的教法,从教法里面起观,把心中的黑暗无明破坏以后,一念的悟解脱了狐狸身。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理解到“万法唯识”,就是你心中的迷悟就可以决定你的生命。他为什么堕落?因为他迷得很厉害;他为什么能够生天?他迷得比较少;他为什么能够成就圣道?他的迷惑破除一部分了。所以这个十法界,就是我们心中的迷悟来安立的。

  所以我们讲“五位五观,一以贯之”,整个唯识的修行位次,完全是依着你的心识的迷悟,来安立你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你是凡夫,你是圣人。不是看你外表,完全是依止你心识的迷悟。你说你诵了几部经,拜了几部佛,是一回事;你的生命的升沉就决定在你心中的迷悟。当然这当中主要是临命终的迷悟,但是你临命终的迷悟,还都是你平常所串习而来。在这个地方我们在研究唯识之前,蕅益大师很慈悲地告诉我们“五位五观,一以贯之”,一定要往心识上去会。好,这是讲到标题,这个地方大家有没有问题?这个标题也等于是发明了本颂的宗旨。

  好,我们再看乙二,释“三十颂”。

  乙二、释三十颂

  “唯识”等于是这个颂所要表显的,能表显的是“三十颂”。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万法唯识的观念呢?天亲菩萨以三十个偈颂,来表达前面唯识的道理。那么这“三十颂”,蕅益大师他做出一个科判,就是第一大科是唯识相,就是前面的二十四个偈颂。当中讲到这些世俗谛的法门,有这个所变现,有能变现。不管所变现、不管能变现,都有杂染的因缘,有清净的因缘。这都是属于唯识的相,都是属于有为的造作,不管是清净的因缘,不管杂染的因缘,都是属于唯识的相。

  唯识性是第二十五个偈颂,其中就是一个偈颂,第二十五偈颂,这是属于胜义谛,那是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离开了杂染、离开清净,离开一切对待的一种绝待圆融的境界。这种境界,唯识学为了大家的理解,安立做我空的真如,以及法空的真如。这是唯识的真实性,就是心识的真实不变的体性,禅宗说本来面目,就是这个唯识性。这个偈颂就是第二十五个偈颂,有一个偈颂。

  再看第三唯识的行位,我们从前面的相貌,唯识相慢慢悟入唯识性的过程,这当中有五个阶位,叫做唯识的行位。每一个阶位,天亲菩萨都安立一个偈颂来表达它的境界。所以最后五个偈颂是唯识的行位,来说明这个时候内心从迷到悟,它一个转变的过程,有五个次第,叫唯识的行位。这个是简要地表达这个标题:“唯识”是整个教法的宗旨。为了表达这个宗旨,开出了三十个偈颂。这三十个偈颂分成唯识相、唯识性和唯识行位,是这样的安排。

  甲二、随文释义(分三:乙一、明唯识相。乙二、明唯识性。乙三、明唯识行位。)

  这以下我们就随顺着颂文来解释义理。这个《三十颂》一个特别的地方,它没有序分,也没有流通分,全部是正宗分。分三:初、明唯识相。二、明唯识性。三、明唯识行位。

  乙一、明唯识相(分二:丙一、略辩唯识相。丙二、广辩唯识相。今初。)

  在第一大科明唯识相当中,初中分二,蕅益大师分成两科:一、略辨唯识相,二、广辨唯识相。今初,先说略辨唯识相。这是印度的论师所用的一种表达方法,我们看印度的论师,不管天亲菩萨、无著菩萨、乃至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方法都是先一个略说,先把这个法义先标出它的大纲,然后再详细地广说。天亲菩萨亦复如是,一开始先略辨唯识相,先简略地说明唯识的相貌,然后再广泛地详细地说明唯识相。那我们先看第一段,略辨唯识相。这当中有一个问。

  丙一、略辨唯识相

  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

  这个时候或者有人问难了,说唯识学安立一切法是由心识所变现。既然一切法的存在唯独是心识的作用,法都是存在每一个人的心识当中,那么为什么世间人、或者是诸圣教——佛菩萨的圣教,都说有我相、法相的存在呢?这个意思就是说,既然这些法、境界,都是你个人的主观的意识,都是活在你心中,那么为什么世间人和圣教都说,有真实的我相法相存在呢?就是以这个我相法相有真实性,来问难万法唯识的观念,来问难。这样子天亲菩萨就造出一个偈颂来回答,我们请合掌。

  颂曰:

  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

  这一段是略辨唯识相,略辨唯识相我们分成两段。第一段“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是说明所变相,识所变相。第二个“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是说明能变相,就是八识的心识,能变相。所以唯识相它是分两部分:先说明所变相,再说明能变相。先看到这里,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注解,也是把它分两段,先看所变相:

  世间说有我相,谓有情命者等。圣教假说我相,谓预流、一来等。

  世间说有法相,谓实、德、业等。圣教假说法相,谓蕴、处、界等。

  这以下是蕅益大师的解释。天亲菩萨的意思,说这个我相和法相的安立是假说,是依止我们心中的名言假说。由于“我”和“法”的名言,才有各式各样的“我”和“法”的相貌转生,所以还是不离开心识。就是说“我”和“法”,事实上也是心中的名言所创造的相貌,离开了我们的心中名言,哪有我相、法相可得?天亲菩萨的大意是这样。蕅益大师有更详细的解释,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解释。

  [世间我相]:首先看这个我相,这个“我”就是一个主宰自在的意思,主宰或者自在,什么叫我?就是主宰自在。那么关于这个我相,世间跟圣教的说法有所不同,我们看世间的说法,世间对我相是怎么来的呢?是“有情命者等”。说凡夫认为有一个我,你为什么打我,你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