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华夏诗词的奥妙之处

  “诶诶诶,这可得把话说清楚啊,我什么时候就在脚踏两只船了?”

  “哼哼,真是笑话!你吃着碗里的,又盯着锅里的,难道这样都还不算是在脚踏两只船吗?”

  “老大,拜托你成熟点,别这样幼稚好不好?”

  “什么意思啊?”

  “这明明就是:‘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这是多么美妙浪漫,惬意舒坦的事情啊!怎么到了你的嘴里,就变得如此粗俗不堪呢?”

  “本萌听你吟诵的这首诗吧,确实比较唯美动听,有一种突然吃到糖的感觉。诶,猴子,你在此时吟这首诗,别是有什么言外之意吧?”

  古乔木不耐烦的说道:“这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必言传。你要是实在不明白,就去问你的小姨夫吧,这事儿他最清楚了。”

  说着,他没再搭理这个小妮子,自顾自的回了保安办公室。

  张萌萌一脸疑惑的来到前台,却见不到陈大柱的身影,因此她随意找到一面‘鸿蒙妙镜’问道:“鸿蒙,我小姨夫在哪里啊?”

  “他在二楼和徐店长,陪着几个美女买东西呢。”

  张萌萌便来到二楼,果然看见陈大柱和徐颖,默默陪在前厅四美的身后,远处还有李艳红在认真拖地的身影。

  她走到那二人身后,低声问道:“皇上,颖妃,臣妾有一首诗不解其意,你俩能帮我品读品读吗?”

  徐颖瞥了一眼身后的张萌萌,小声说道:“萌贵妃,你吃饱撑着了没事儿干是吧?现在是解诗品句的时候吗?”

  张萌萌不悦的说道:“老妈,本萌发现自从你当了店长以来,就老是在我面前打官腔,真是讨厌!”

  陈大柱见她们母女又要斗嘴的意思,故而马上说道:“颖妃莫愁,贵妃勿忧,究竟被何诗所困,吟诵出来,朕给你品读一二便是。”

  徐颖嗔怒的白了他一眼,责怪他是个赞林子,破坏了自己与张萌萌斗嘴的乐趣。

  而后者却并没有报当事人的名字。

  只是说道:“我有一个叫张三的朋友,他的女朋友明明是李四,却又何王五勾勾搭搭,不清不楚,而且王五似乎也和李四认识。

  所以我的那个朋友,就有脚踏两只船的嫌疑。

  刚才我去找他,问及此事,他就给我吟诵了一首诗: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吟诵完他就走了,小姨夫,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啊。”

  陈大柱和徐颖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萌贵妃,你确定说的那位朋友,不是朕吗?”

  “什么意思啊?”

  徐颖解释道:“萌萌,这首诗是宋朝的古乐府诗词,是一位不知名的女诗人创作的,名字叫做《九张机》,你吟诵的这首,其实只是其中的一曲罢了。”

  陈大柱进一步解释道:“这套乐府诗,词藻华丽,寓意独特,唯美浪漫,把小女子热恋之中的相思心境,诠释的淋漓尽致。”

  “小姨夫,你说了这么半天,还是没有说清楚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徐颖轻笑一声说道:“萌萌,在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里面,像这种私人之事,不可以把意思说透,因为那样就会显得特别庸俗陋趣,斯文扫地,乏善可陈,不值一提。

  只能寄情表意,隐义暗喻,托词诉愿,附曲颂情。

  这样才会促使读者,刻意去发现诗词中的隐藏含义,同时起到沁心透魂的美妙效果,懂了吗?”

  “哦,原来如此啊。不能明言,只能暗喻,那你总要给我一点提示吧。”

  徐颖在脑海里想了一下,然后羞怯的看了一眼旁边的陈大柱。

  对张萌萌说道:“请你背诵一下,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诶诶诶,老徐,存心的吧?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闺女才17岁啊,怎么能让她在此时背诵这首呢?”

  “柱子,你放100个心吧,我的女儿有几斤几两我知道,我敢打包票,她绝对猜不出来。”

  陈大柱撇撇嘴,也没再说什么,只能抱着胳膊,听张萌萌背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徐颖摆手打断她的话,先向陈大柱妩媚的眨了一眼,然后才自信满满的坏坏提醒道:“闺女,前面三句都是‘走过场’,‘重点’就在这最后一句,仔细品味哦,继续背诵。”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就是惊起了一群鸟而已,这有什么嘛。看你一副神秘兮兮,痴迷呆醉的样子我就来气。”

  张萌萌两眼翻白,徐颖得意洋洋的说道:“柱子,怎么样啊?我说的没错吧?你的顾虑纯粹就是多余。”

  陈大柱笑着说道:“胆大心细,还是老徐了解萌萌啊。”

  “小姨夫,你们究竟在说什么呀?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呀?”

  “你妈都让你仔细品味,已经提示得这么明显了,你要还是琢磨不出来,那我们也没办法了。”

  说着,他俩又向远处的前厅四美走去了,张萌萌懵逼的抠着头发,左思右想也不解其中的奥妙之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