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守旧与迷信的辩论会(下)

  应小玲闻言吓得魂不守舍,立即扑在他怀里,紧紧抱住了古乔木,颤颤巍巍的说道:“猴子,请你不要说这些了行吗,差点要把我吓死了。”

  古乔木咬了一口鸭梨,不屑的说道:“小玲子,能和一个闻名天下的大法医坐在一起,面对面的聊天,机会多么难得啊!

  如果再不聊点关乎她职业上面的有趣事情,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多浪费机会呀!秦法医,你说是吧?”

  秦若涵继续削着鸭梨,轻轻一笑,没有急着回答他。

  应小玲却好奇的问道:“难道你不觉得恶心吗?还吃得下梨子,你的心还真大呀!”

  “哼,这有什么好恶心的?没有吃的饿肚子才反胃恶心呢。”

  他吃完了半边,把果核丢进垃圾桶,又吃着另外一半。

  听他接着说道:“再说老子从小就是在乱坟堆里玩到大的人,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秦若涵把削好的鸭梨儿递给应小玲,却被后者歉然一笑,心有余悸的婉拒了,秦若涵白了她一眼,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一边吃一边说道:“原来你小子是从小练过胆子啊,怪不得不避讳谈论这些话题了。”

  “那是,干我们保安这一行的,防盗阻吵,抓偷止殴,胆子不大能行吗?诶,你还没有回答我的上一个问题呢。”

  秦若涵刚毅而轻蔑的说道:“我是党员,唯物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数理化是支撑我三观的筑海基石,你说我会去焚香祷告,超度祈祷吗?”

  古乔木轻笑了几声,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沉默的没再说话。

  秦若涵咬梨切齿的没好气的说道:“你这是什么态度呀?不可理喻是吗?知不知道你这副欠揍的表情,又成功的点燃了我虐菜的冲动!”

  应小玲苦着张脸,央求着秦若涵。

  “若涵姐,求你别再揍了吧,你看他这身上的伤还没有擦完呢。”

  “哼哼,那还不让他快点说,如果今儿个不说出个子午卯酉来,我还真的要让他旧伤没好又添新伤。”

  “猴子你快说啊,为什么每次在勘验之前,都要焚香祈祷呢?”

  古乔木扔掉梨核,看了一眼秦若涵的那张冷若寒霜的冰山脸,又慢条斯理的抽出张纸巾,擦了擦手又擦了擦嘴。

  然后才泰然自若的问道:“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问问你们两个女人,我国每逢元宵节的早上要吃什么呀?”

  她们立即异口同声的回答道:“汤圆儿啊。”

  “完全正确,那你们知道我们华夏人,为什么非要在元宵节才吃汤圆儿吗?平时吃难道不行吗?或者说在元宵节吃汤圆儿有什么寓意吗?”

  秦若涵白了他一眼,语气冷淡平缓的说道:“平时吃也可以,但元宵节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

  只有在这天早上吃汤圆儿,才能象征寓意团团圆圆,美满幸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面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对呀,回答的非常准确,那么我请问你,咱老百姓吃汤圆儿,算不算是一种传统习俗的祈福仪式呢?”

  应晓玲点了点头,帮着秦若涵回答道:“若涵姐,吃元宵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早上食用,

  吃汤圆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所以我认为吃汤圆就是在心里默默祈福。”

  古乔木欣慰的笑了笑,然后又问道:“那你俩知道,我们的农村里面,为什么会在每年立春的时候,组织村民们打春牛吗?”

  应小玲笑着说道:“哈哈,这个我又知道,我最有发言权了,因为我今年。。。。”

  古乔木摆手打断她的话,微笑着看向秦若涵问道:“秦法医,这出戏你是女主角,不如就由你来说说呗。”

  秦若涵白了他一眼,但还是无可奈何的说道:“华夏打春牛的习俗,源于上古农耕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其目的是劝农耕作,祈祷丰年。

  打春牛象征春天农耕的开始,提醒着人们珍惜农时,同时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农业生产的尊重,体现了祈求丰收,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

  啪啪啪啪啪,他们两个为秦若涵鼓起了掌,古乔木笑着说道:“所以说啊,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跟你的信仰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

  在尸体的东南角焚香祷告是一种仪式,是对往生亡灵的一种敬畏,一种慰藉,一种祭祀。

  也是对你接下来的勘验工作,提前做好心理铺垫,能使你的心海变得平静无波,从而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拨开重重迷雾,寻找出制造枉死冤魂的始作俑者。”

  秦若涵沉默着,发呆着,因为她把古乔木的这番话听进心里去了,她认为这是一次习俗和信仰的激烈冲撞;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辩论大赛;封建迷信与科学理性的博弈大战。

  古乔木看出了她心中所想,因此提示道:“秦法医,迷信唯心和习俗祈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界线有些模糊,但仍然可以凭借理性,清楚的区分开来。”

  “你为何会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呢?”

  “哈哈,这就好比是刚才你怎么会提前预判,我接下来要出什么招呢?这是一样的道理嘛。”

  “为什么你和李富全的脑子,都这样清奇灵光呢?”

  “呵呵,浩公五虎,兼没有平庸等闲的泛泛之辈。”

  “哼哼,怪不得李潇潇要腆着脸来对你投怀送抱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