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三书六礼成

  “好小子,怪不得老爷子人前人后总是把你夸地天上少见地上没有地。还真是没有夸大。”

  “古人常说老当益壮宁易白首知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贤侄是把这句话切切实实做到了。”

  “既然贤侄有这样的觉悟那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也不能拖你们的后腿不是?”

  “好了闲话我们过后再说,先把正事给办好了我们再说其他的。”

  随着张青松的话音落下订婚仪式正式开始。三媒六聘的礼仪也就此开始。

  男方媒人通常由男方家族长辈或职业媒人担任,负责提亲、传递聘礼意向,并协调后续流程 。

  职责主要是负责考察女方家世、品行,确保符合男方家族要求。

  女方媒人多为女方信任的亲属或专业媒人,负责评估男方家庭条件及诚意 。由于冯文轶没有父母等长辈,这女方媒人的身份自然就由张青松兼任了。

  女方媒人的职责主要是审核男方“六证”(如斗、尺、秤等象征家产的器物),避免“卖婚”风险 。

  中间媒人独立于双方家族的第三方,负责调和矛盾、促成共识,体现婚姻的公平性。这中间媒人理论上来说也是不能没有地。

  不过自由婚姻恋爱思潮的影响下这个媒人的有无倒是显得不重要了。

  六聘(六礼)制度下的婚姻缔结的仪式化流程也非常繁琐。

  首先就是纳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门提亲。

  刘骏驰拿着一只装在笼子里的大雁(象征忠贞)至女方家提亲,媒人陈述联姻意向 。

  这一步也被初步简化了。刘家把客房收拾出来当做冯文轶的闺房。

  若是冯文轶收下了刘骏驰带来的大雁,则默认同意议婚;若拒收,婚事终止。

  大雁雁为候鸟,寓意阴阳有序、婚姻长久 。

  不出意外的是冯文轶羞涩地当着众人的面收下了这只大雁。

  既然女方同意了男方的求婚,那接下来就是问名(合八字)。

  男女双方交换双方生辰八字,男方将女方信息录入“庚帖”并占卜吉凶 。

  冯文轶这样的孤儿真正的生辰八字当然无从得知。只得由媒人象征性地进行这一步,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不言而喻了。

  这合八字的文化内涵是起源自周代“天命观”,如汉代东方朔需测算女方八字以定聘金数额 。

  哪怕是到了自由婚姻盛行的现代,还有相当一部分家族会请道士或风水师进行“合婚”。

  前两步只是象征性地进行,自然非常顺利。第三步纳吉才算是重头戏,这一步过后两人的亲事算是正式确定了。

  由于占卜结果为吉兆后,男方送雁及礼书至女方家,正式确定婚约 。此环节后婚约具有法律效力,悔婚者需承担刑责。

  这一步过后由司仪当众宣读了刘氏决定给女家的聘礼。那长达十来页的聘礼誓仪整整宣读了三分钟。

  众人听到这么重的聘礼后也是直接咋舌不已。他们可不认为刘氏这只是做做样子说着玩的。

  这样的千年世家最看重的就是面子和承诺 。一口唾沫一个钉对于他们这样的世家来说是最基本的。

  唱礼过后就是正式季 纳征(过大礼)。

  由男方送聘礼(含钱财、布匹、首饰等)至女方家,女方回赠嫁妆 。

  刘氏给冯文轶准备的这些嫁妆足足堆了三大间屋子。可见他们对于这个所谓“孤儿”重视程度丝毫不低。

  最后一步则是请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择吉日)。

  男方占卜选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需女方家族同意。

  这一点刘氏家族也早就决定好了。选定的婚期就是刘骏驰过完成人礼的那一天。

  由于国家早就修改了婚姻法。新的婚姻法把男女双方结婚的年龄上调到了都是十六周岁。

  而且最近还有专家提出来应该效仿古代的方法开征“单身税”。

  古代“单身税”作为特殊的人口调控手段,其诞生与农耕文明对劳动力的依赖、战争创伤后的社会重建需求密切相关。

  以华夏汉代为例,这一政策既是对战乱后人口凋敝的应对。也是对整个人口男女比例失调的调控。

  当然了这个政策的实施也起到了显着的效果。政策实施了不到三十年整个大汉的人口规模便是翻了三倍。

  现在的华夏也确实需要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适当地提高人口总数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国家人口社会研究院预测,这一系列的政策如果实施下去那在十年后整个华夏的人口将会超过二十亿。三十年后总人口将会翻倍。

  所以说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是最早被通过的一项人口调控政策。

  到了这里整个三书六礼已经基本结束了。本来应该程序繁杂绵延多日的仪式被集中在一个上午就完成了。

  这样一来刘骏驰跟冯文轶的未婚夫妻关系基本上确定了下来。只要等到婚期一到就可以直接举行婚礼了。

  仪式完成后时间已经接近正午了。接下来自然就是吃中午饭了。

  男方负责接待前来观礼的一众宾客。本来女方应该单独招待他们家族前来观礼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