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70

算贵, 一开始才几十文, 朱露白怕冷场, 所以定的低。

  哪知道京城人民非常热情,第一批票卖得精光, 那之后的复赛门票就贵了,估算后定了一两银子。

  至于决赛的门票, 朱露白和人商量后定下了二十两一位。

  朱露白其实不关注比赛本身, 她要的是选出手艺高超, 最好还有思考能力的匠人。

  对了, 道士来的也不少。

  道士们的比赛也简单,炼丹,但朱露白要的不是丹药本身的作用,她要的是这些道士能弄出她需要的化合物。

  如果能搞出三酸两碱,好了,可以起飞了!

  匠人的比赛其实不复杂,这不是文人写文章,你觉得这个人写得好,他觉得那个人写得好。

  作品拿出来就能分辨好坏。

  就比如木匠,比赛要求做桌椅板凳,那做好了一比就知道好坏。

  结实美观,实用性,精细程度,一看就知道,实在不相上下那就都进入下一轮,之后再比。

  老百姓们就看个热闹,而且这种热闹很少见,当然要见识一下。

  姜薄的幕僚们关注这件事是想看朱露白扑街,她花了那么多钱,还都是姜薄的钱,最后能得到什么?

  可是现在他们情绪非常复杂,因为朱露白赚钱了,花出去的她差不多都赚回来了。

  账房是算盘不离身的,对着这些老爷们劈里啪啦一通拨弄,最后道,“若是决赛结束,夫人非但没赔钱,还能赚个一两万两!”

  有些匠人制作的东西当场被人看上就预定了,这些东西都是朱露白的,比赛前就已经说清了,朱露白提供原材料和场地,制作出来的物品不管有没有用,都是朱露白的。

  幕僚们集体沉默,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怎么就还能赚钱呢?

  大臣们默契地装作不太关注,但还是会买最后的决赛票支持一下,摄政王只要不折腾他们,随便他做什么。

  初赛复赛都很顺利,刷下来的人,朱露白都让给了些补助银子。

  一开始没说就是不让大家认为这是应该的,现在给点补助银子就拉来了很多好感。

  落选的匠人们也很高兴,从未有过这种同台竞技,其实对大家的启发都很大,互相学习啊。

  落选的人中,如果脑筋比较灵活,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但比赛中没有发挥机会,朱露白也让留下了。

  比如有个木匠就很有设计天赋,但他的技能一般,他做了一张折叠收纳箱,心思巧妙,只是没做好,拿出来的是个半成品。

  比赛是不能继续了,但朱露白派人和他谈,愿不愿留下,进入百工坊工作,因为没得奖,你的待遇一开始就是普通工人待遇。

  那人自然愿意,乐得不得了。

  决赛也开始了,这几天摄政王府车水马龙,大门开着就没关上,上到官员,下到老百姓,当然,出得起二十两银子的,家境也不会薄,大家都在摄政王府里走来走去。

  官员们其实也对摄政王府感到好奇。

  只是姜薄从不宴客,没人见过摄政王家到底什么样。

  大家都带着好奇的心态以及窥探的心情而来,对摄政王宅子的好奇程度大过比赛。

  工匠们干活有什么好看的,又不是美人。

  决赛顺利落幕,朱露白到手了两百多匠人,这些可都是手上有真功夫的匠人。

  只要进了决赛,最后都有补助。

  账房给姜薄算总账,“……刨开一切开销,最后结余两万三千银,根据分红契约,夫人拿六千九百两,只后续还有百工坊要运营,夫人建议直接投入百工坊。”

  姜薄自然同意,他都没准备这次能赚钱,现在才知道自己还是看轻了朱露白。

  百工坊那里还没有工坊,只有员工宿舍。

  朱露白管理百工坊也简单,根据手艺不同,分成不同的队伍,每队暂时一个代理队长,两个副队长。

  百工坊主管也是这样,一个主管,两个副主管,财务另外走。

  朱露白就算有一脑袋主意,也不可能一个个去沟通,她就让各组出自己的项目计划书。

  你们自己考虑要做什么,然后朱露白觉得可行,就拨款,你们生产。

  若没好的项目,那就做些基础工作,只拿工资,没有额外收入。

  留下的几个道士,朱露白给了范粟。

  有了人加入,轮胎终于鼓捣出来了,范粟浪费了五桶胶。

  现在的橡胶轮胎自然比不了上辈子工业化下的产品,但也还可以了。

  第一辆防震橡胶轮马车出现了。

  朱露白让姜薄过来看,并且体验一下,除了防震,这辆马车的速度也很快。

  姜薄满眼都是惊奇。

  朱露白道,“最好还是在平地行驶,我还要那种胶,多多益善,这些车走精品路线,一辆车最低销售两万两,不含马匹。”

  姜薄,“……谁会要?”

  朱露白,“会要的人不会少,这一辆你用,每天都要用。”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