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开模

  厂房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焦糊味。

  “第六次了。”老秦站在机台前,指尖夹着一片已经成型的BP机壳,眼神如刀般扫过模边,“又糊了。”

  李向东接过那壳子,边角明显焦黑,扣位处甚至还带着脱丝。他皱眉:“温度没错,压力也调了。”

  “问题不在参数。”老秦冷着脸,走到模架旁,手一抚那台旭田120T,“咬位不准。咬模轨早磨了,偏差接近半毫米。”

  小许怔住:“不是昨天刚校过?怎么又出误差?”

  “校的是机头,不是轨道。”老秦将壳子随手丢回料筐,“这轨道不是我说,根本不该继续用。”

  空气像是被这句话点着了,瞬间炸开。

  “又是设备问题?那不如全换新的!”

  “报废两百多斤料了,搞毛线啊!”

  “这模是不是压根就不行?磨它干嘛?”

  一时间,骂声、叹气声、胶碎裂声混在一起,整个车间躁得像热锅。

  王哥走上来,压低声音跟李向东道:“向东,再磨就得拆轨了,一动万一卡死,整个机台都得停工。”

  李向东没说话,只盯着地上一堆烧焦的壳料出神,拳头越握越紧。

  这些废料,可全是钱。

  他脑子飞快运转了一圈所有可能的退路——切模换机?重新采购模胚?推迟试产……但没有一样能解眼前这场火。

  他抬头看向众人,目光像铁一样。

  “拆轨。”

  王哥猛地一愣:“你疯了?万一出了问题……”

  “坏了也没办法。”李向东声音平静,“这机器坏了,还有办法;可要是我们连赌一把的胆都没了——那才是真的完。”

  老秦没说话,只是脱下了那件沾满油渍的灰背心,露出布满老茧的肩膀。

  “我来拆。”

  他说完,弯腰抄起斜口扳手,手起螺松,利落得像刀刮鸡毛。老杜和小许对视一眼,也不废话,赶紧掀开底板准备搬卸。

  “王哥,叫人备电磨机和切割片。”李向东一边低声吩咐,一边卷起袖子,自己上手卸下导轨罩壳。

  “今晚上不睡了?”王哥一边跑一边回头喊。

  “不睡。”李向东语气平静,“厂子输得起三台机,但输不起这一次起步。”

  车间灯光全部拉亮,轰鸣声再次响起。

  临近午夜,外头雷声滚滚,雨滴又开始敲打铁皮屋顶。而厂房内,火星飞窜。

  老秦半跪在台座下,口中咬着黄油布,手中电磨不断逼近轨道凹槽,一点点剃去变形咬痕。火花“哧啦”蹦起,映得他脸颊通红,像一尊被熔炉灼烧的老铁匠。

  李向东蹲在一边,时不时帮他擦汗、递工具。每完成一毫米,他都要低头确认一次定位差值,生怕出丝毫误差。

  “咬位要卡正,一丁点偏差,就会糊壳。”老秦一边磨一边念,像在给机器念咒。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凌晨两点,王哥打着哈欠送来热豆浆和烧饼,没人动。

  三点,第一段轨道打磨完成,老秦整条右臂都被金属粉染得灰白,李向东则靠在墙边,满脸黑污,眼珠一动不动盯着台面,仿佛连眨眼都不敢。

  “还有一条。”老秦声音沙哑,“再磨一小时,能上机。”

  李向东点头,一句话也不说,只低头喝了口凉水,继续照灯。

  风雨声在厂房外肆意,火花在厂房内炸裂。

  这一夜,没有一句多余的鼓劲,也没有一人喊苦,所有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一版壳,磨出来,他们就能吃上下一顿饭;磨不出,连喝粥的钱都得借。

  厂子,就是他们最后的筹码。

  天蒙蒙亮,模具仓里传来“咔哒”一声轻响。

  “出料了!”老杜第一个冲到机台前。

  成型臂缓缓拉出,一枚黑亮的BP机壳静静躺在传送槽上。灯光下,边缘顺滑,扣口利落,最关键的是——没有一点白边。

  李向东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拿起那壳对着强光灯反复端详,指尖划过每一处边角,连呼吸都轻了几分。

  “合格了。”老秦沉声开口,“虽不算完美,但这一版能用。”

  空气里仿佛炸开一团烟火。

  有人悄悄鼓掌,有人忍不住吹了声口哨,小许甚至扑过去把废料筐踢翻,一地碎渣中,他眼圈发红:“终于打出来了。”

  李向东什么都没说,只转身把这块壳子擦干净,小心包进牛皮纸信封。

  “我去跑批文,你们按这版设定,继续干。”

  下午,李向东拖着一身疲惫,拎着刚磨好的壳子样品进了镇上的技改服务中心。

  他提前准备好的一整套资料摞在桌上,营业执照、产品图纸、企业申报单样样齐全,只等走流程审批,便能申请地方“小微制造企业绿色通道”政策补贴。

  窗口处的中年科员接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