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子午奇兵暗袭险
顿时,万箭齐发,魏军在箭雨中成片倒下。邓艾见势不妙,带着残部拼死突围,消失在晨雾中。
战后清理战场时,曹霖在魏军尸体上发现了一封密信。姜维拆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信中详细记载了魏军三路伐蜀的计划,除了邓艾的子午谷奇袭,钟会正率主力强攻剑阁,另有一支神秘部队绕道阴平!
"传令全军,即刻回防汉中!"姜维将密信狠狠攥在手中,"邓艾虽败,但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钟会强攻剑阁,而阴平......"他的声音低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阴平古道地势险峻,常人难以通行,但如果有熟悉地形的向导,绕道偷袭并非不可能。姜维想起邓艾之前在沓中与羌人叛徒的勾结,心中警钟大作。
回到汉中城,姜维立刻召集众将。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地图上魏军的标记如毒蛇般缠绕在蜀汉边境。
"诸位,"姜维展开密信,"司马昭这次是铁了心要灭蜀。钟会强攻剑阁,邓艾虽败,但阴平方向必须严防死守。"
张翼皱着眉头道:"可是将军,我们兵力有限,剑阁和阴平两头兼顾,恐怕......"
姜维沉思片刻,目光落在墙上的武侯画像上。突然,他想起昨夜在武侯祠发生的奇异之事——那卷神秘出现的《北伐遗策》。
"传令下去,"姜维坚定地说,"剑阁由我亲自镇守,阴平由马岱将军负责。另外,派人秘密联络羌人部落,许以重利,让他们帮忙监视阴平古道。"
当夜,姜维独自来到武侯祠。摇曳的烛光下,诸葛亮的塑像庄严肃穆。他缓缓跪下,将武侯剑放在供桌上:"丞相,弟子无能,让魏军兵临城下。但请您放心,弟子就算粉身碎骨,也要护得蜀汉周全。"
话音未落,一阵穿堂风突然吹灭了烛火。黑暗中,仿佛有羽扇轻摇的声响。当姜维摸索着重新点燃蜡烛,却发现供桌上多了一卷泛黄的竹简。展开一看,竟是诸葛亮未完成的《北伐遗策》,其中赫然写着:"阴平虽险,若以奇计破之......"
姜维的手剧烈颤抖,泪水模糊了视线——原来丞相早已料到今日之危!他紧紧握住竹简,心中充满了力量。这一夜,他在武侯祠中彻夜未眠,反复研读遗策,谋划着下一步的防御。
第五折 暗潮汹涌伏新险
汉中城重新恢复了戒备,城墙上的士兵日夜巡逻,火把将夜空照得通红。
姜维在议事厅内铺开最新的战报,地图上的标记密密麻麻,显示着魏军的动向。钟会的大军已经逼近剑阁,而阴平方向的情报却始终模糊不清,这让他感到不安。
突然,帐门被掀开,阿莱娜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手中的狼皮卷轴还在滴水。"将军!"她气喘吁吁地说,"羌人在阴平古道发现异常——有数百辆马车日夜兼程,车上装载的却不是兵器!"
姜维的独臂重重拍在地图上,阴平的标记被震得微微晃动。他想起邓艾之前提及的龙脉之说,心中顿时升起不祥的预感。"传令下去,"他的声音冷得像冰,"阴平各隘口即刻增兵,所有过往商旅必须严查。另外,让羌人密切监视那些马车的动向。"
处理完军务,姜维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旧伤发作,独臂传来阵阵剧痛,但他顾不上休息,又拿出诸葛亮的《北伐遗策》研读起来。竹简上的字迹,仿佛带着丞相的温度,一字一句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深夜,姜维独自来到汉中城楼。月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给这座饱经战火的城池披上了一层银纱。他望着北方,那里,司马昭的大军正如同乌云般压来。
武侯剑在他手中微微震颤,仿佛感应到了主人的决心。他抚摸着剑柄上的八卦纹,想起了诸葛亮临终前的嘱托:"伯约,蜀汉未来,托付于你。"
"丞相,弟子定不负所托。"姜维低声呢喃,声音坚定而决绝。
就在这时,曹霖的紧急禀报打破了寂静:"将军!钟会的大军已到剑阁关下,魏军正在打造浮桥!"
姜维握紧武侯剑,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传令下去,全军备战。剑阁是汉中的门户,绝不能有失!"他转身望向阴平的方向,心中暗暗发誓:"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要守住蜀汉的每一寸土地!"
夜色中,汉中城的灯火连成一片,宛如星河坠落人间。姜维站在城楼上,望着北方的黑暗。他知道,真正的决战即将到来,而他,将用生命践行对诸葛亮的承诺——此身可灭,汉魂不熄!
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马蹄声,仿佛是命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姜维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武侯剑。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天水小将,而是肩负着蜀汉存亡的大将军。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义无反顾,战至最后一刻。